耶路撒冷和新耶路撒冷 – 哪里才是基督徒真正的圣地?
耶路撒冷的地理和城市信息
耶路撒冷位于地中海以东约55公里,死海以西25公里处的高原地带。1967年中东战争后,虽然以色列占领了耶路撒冷,但根据国际法,耶路撒冷并不属于任何国家。以色列的行政首都是特拉维夫。
如今的耶路撒冷变成都市化,与《圣经》中的耶路撒冷相比有了很大的扩展。位于北东方向的旧城建有成为《圣经》背景的古代耶路撒冷。当时的耶路撒冷东边有汲沦谷,南边有欣嫩子谷。
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视为圣地的地方集中在旧城。耶路撒冷旧城的面积只有1㎢,被分为4个区域:穆斯林区、基督徒区、犹太区和亚美尼亚区。据2000年《耶路撒冷统计年鉴》(Statistical Yearbook of Jerusalem)称,耶路撒冷有1204座会堂,73个清真寺(伊斯兰教信徒使用的宗教场所)。
耶路撒冷旧城的东边有耶稣升天的橄榄山(Mount of Olives)。橄榄山脚下有耶稣开始受难的客西马尼园和所罗门所建的圣殿山(Temple Mount),被推断是亚伯拉罕将以撒献为燔祭的摩利亚山。哭墙(Wailing Wall)是耶路撒冷旧城古代犹太国第二圣殿护墙的一段,是犹太教人到哭墙去表示哀悼,进行祈祷,把该墙看作是第一圣地。阿克萨清真寺(Al-aqsa Mosque) 名称源于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于621年7月一个夜晚由天使吉卜利勒陪同自麦加乘天马到耶路撒冷登霄夜游七重天的传说,是仅次于麦加圣寺和麦地那先知寺的第三圣寺。
耶路撒冷旧城的北西边有耶稣背过十字架的各各他山。这里建有圣墓教堂(Church of the Holy Sepulcher)。教堂由罗马天主教会、希腊正教会、亚美尼亚使徒教会、叙利亚正教会、埃塞俄比亚正教会、科普特正教会等多个宗派分区使用。教堂的钥匙掌握在穆斯林。旧城南边的锡安山附近有大卫王的假墓,耶稣举行最后晚餐[[逾越节与最后的晚餐]]的马可家阁楼,西罗亚池子等。
耶路撒冷的历史
古代的耶路撒冷
公元前14世纪左右,《阿玛尔纳泥板(Amarna Letters)》中,耶路撒冷(Jerusalem)被称作“Urusalim”。《圣经》将其称作“耶布斯”。1
《圣经》首次提到“耶路撒冷”是在《约书亚记》10章1节。当以色列人在约书亚的领导下征服迦南的时的耶路撒冷王是亚多尼洗德(Adoni-Zedek)。学者们认为《创世记》14章出现的“撒冷”指的就是耶路撒冷。如果这是事实,那么麦基洗德也是耶路撒冷的王。
以色列与耶路撒冷之缘回溯到亚伯拉罕时代。亚伯拉罕与父亲他拉离开故乡吾珥,迁徒到哈兰生活,后来顺从上帝的指示,亚伯拉罕和跟随他的众人往迦南地去。那里就是现今的耶路撒冷地区。一天,亚伯拉罕在耶路撒冷的摩利亚山经历了他一生一代的试验。
后来,按照上帝的预言,亚伯拉罕的后代雅各一家移居埃及,度过430年的寄居生活。他们出埃及是在约公元前1498年遵守逾越节[[逾越节与出埃及记]]之后。以色列民族在摩西的领导下度过了40年的旷野生活,进入了上帝所应许之地——迦南。
迦南各分配给以色列的十二支派。后来,以色列国经历士师时代,迎来了以色列统一王国时代。大卫是以色列第二代国王,他把约柜搬到耶路撒冷后,将此地定为王国的首都。他的儿子所罗门即位后,开始建造圣殿,耶路撒冷圣殿竣工后,此地正式成了信仰的中心地。
虽然耶路撒冷成了又神圣又不可侵犯的圣地,但是国家和宗教之间的纠纷历史接连不断。英国小说家及评论家奥尔德斯·赫胥黎(Aldous Huxley)讽刺耶路撒冷是“宗教的屠场”。2
公元前587年,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率兵攻取耶路撒冷。当时,所罗门建立的耶路撒冷圣殿被彻底毁坏,幸存者几乎全被掳到巴比伦。此后,波斯帝国的居鲁士大帝征服新巴比伦,释放了犹太人。
回到本国的犹太人重建了耶路撒冷圣殿,此后被希腊,又被罗马的统治下受到迫害,犹太人发动战争对抗罗马。公元70年,耶路撒冷被提图斯引领的罗马军队攻陷。他们用一把火烧毁了壮丽的大神殿,从此,繁华一时的耶路撒冷与众多的牺牲者变成了一片被烧焦了的废墟。
中世的耶路撒冷——十字军战争
耶路撒冷在637年被伊斯兰教占领。耶路撒冷就成了忏悔与朝拜的朝觐者的圣地,1076年耶路撒冷被土耳其塞尔柱人(Seljuk Turks)占领圣地后, 时常对基督徒朝圣者进行压迫与禁制, 这对十字军东征产生了刺激作用。
朝圣者面临危险,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受到军事威胁,东罗马帝国皇帝向教皇请求支援。教皇乌尔巴诺二世于1095年11月在法国克克莱芒(Clermont)召开宗教会议, 他煽动宗教狂热情绪,号召夺回圣地。
教皇主导天主教,征召了远征军。招募简章大概如下。
从军者家属和财产由教皇保护。
从军者的一切罪行均可得到宽恕。
如果从军者是刑务所服刑者,世间法律罪和宗教罪愆都可以得到宽恕。
从军者的债务可以减免,战死可以上天国。
东方有很多圣人的遗骨,金银珠宝、美女,完全可以拿来作为战利品。
在破格性地条件下,贫困民众和农夫等许多人报名参加了随军。他们确信,扫荡异教徒并在耶路撒冷阵亡就获得拯救。其中包括纯粹的青年、骗子、流氓、囚犯。从1096年秋季的第一次远征开始,共进行了9次大战斗。由乌合之众组成的十字军不知从何时起,突然变成了寻找教皇承诺过的金银珠宝和美女的强盗团。
天主教与塞尔柱人之间进行的大约200年的战争中,由塞尔柱人的胜利而告终。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是披着“圣战”外衣的掠夺性战争。称他们为“十字军”是因为参战的士兵都配有十字标志。
近现代耶路撒冷
在战争获胜
19世纪末,在欧洲,从犹太人为首,发生了锡安主义运动(Zionism)。其成果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48年,以色列宣布独立。此后,以色列经四次的中东战争中取得胜利,收复了耶路撒冷。这是耶路撒冷在罗马军队的攻击下灭亡1900年来发生的。
耶路撒冷意为“和平之城”。然而,现实恰恰相反,因三种宗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两个民族(以色列和巴基斯坦)之间不断的血战,它被称为“中东的火药库”。虽然21世纪的耶路撒冷被以色列占领,但很难找到大卫所追求的作为信仰据点的色彩。有趣的是,尽管如此,耶路撒冷所具有的神圣形象依然没有褪色。
有关新耶路撒冷的预言
自从大卫将耶路撒冷作为王国的首都以来,以色列会众每逢到逾越节等上帝的节期就会聚在耶路撒冷。这种信仰传统一直传承到新约时代。四福音书中也记载着每逢迎来节期时,耶稣上耶路撒冷的内容。((路加福音 2:41~42, 约翰福音 2:13)) 尤其在他所剩的一周的为公生涯中,耶稣一直留在耶路撒冷。
与太平盛世相比,它保留着更多的战争历史,但无论古今中外,渴望上帝救赎的人都关注着耶路撒冷。因为《圣经》预言上帝的祝福将会临到居在耶路撒冷的居民。((以赛亚书 4:3, 24:23, 31:5, 33:20, 耶利米书 4:5))
《圣经》中提到的“耶路撒冷”或“耶路撒冷圣城”,常常吸引读者的目光。使徒约翰详细描述了天使给他启示的天上的耶路撒冷城。天上的耶路撒冷带有“圣城”的修饰语,它与所罗门建造的圣殿有重合之处。长度、宽度、高度一致,呈正方形结构。((列王纪上 6:20, 启示录 21:16)) 准确地说,保管约柜的内所即至圣所[[圣所所隐藏的秘密,至圣所]]的规模相同。
墙是碧玉造的。城墙的根基是用各样宝石修饰的。十二个门是十二颗珍珠。城和城内的街道是精金,好像明透的玻璃。使徒约翰在异象中看到的圣城的长宽高都是一样的,均为4000里。“4000里”按原文是“12000他丢(Stadion)”,按照新国际版英文《圣经》的翻译和附注上说,此城长度约为1400英里,或约为2200km。
《启示录》21章的描述的新耶路撒冷城以工匠的手建造是完全不可能的建筑。第21章的开头就有其线索,描述为:“我又看见圣城新耶路撒冷由神那里从天而降,豫备好了,就如新妇壮饰整齐,等候丈夫。”,“将新妇,就是羔羊的妻,指给你看……将那由神那里从天而降的圣城耶路撒冷指示我。”((启示录 21:2~10))
在《旧约圣经》中,对耶路撒冷有以下描述:“也不要使他歇息,直等他建立耶路撒冷,使耶路撒冷在地上成为可赞美的。”,“你们爱慕耶路撒冷的……母亲怎样安慰儿子,我就照样安慰你们。你们也必因(或作在)耶路撒冷得安慰。”((以赛亚书 52:2, 62:7, 66:13))
对于谜一般的“新耶路撒冷”,使徒保罗在《加拉太书》[[隐藏在加拉太书里的秘密]]用一句话作出了明快的结论。天上的耶路撒冷就是“我们的母亲”。((加拉太书 4:26)) 据保罗的证实,位于阿拉伯的耶路撒冷早在两千年前就丧失了圣地的权威。保罗使基督徒们的视线转向喻为“天上耶路撒冷”的天上母亲,并暗示基督徒们需要寻找的圣地是“天上的耶路撒冷”,即母亲上帝。